kk Blog —— 通用基础


date [-d @int|str] [+%s|"+%F %T"]
netstat -ltunp
sar -n DEV 1

rpmbuild SPEC文件说明

在rpmbuild -ba时,遇到如下错误:
ERROR: No build ID note found in /home/wuyang/rpmbuild/BUILDROOT/******
error: Bad exit status from /var/tmp/rpm-tmp.BPd1OI (%install) 解决方法是在.spec文件中任意位置添加如下参数:
%define debug_install_post %{rpmconfigdir}/find-debuginfo.sh %{?find_debuginfo_opts} “%{_builddir}/%{?buildsubdir}” %{nil}


rpmbuild源代码打包

将源代码打包,如 stardict-2.0.tar.gz,并将文件放到spec文件Source段所描述的路径下,通常为/usr/src/redhat /SOURCES/目录下(不同的Linux发布版本略有不同,如OpenSUSE为 /usr/src/packages/SOURCES/)

rpmbuild -ba ‘spec文件路径’
(rpmbuild常用参数: -bb 只编译二进制rpm包 -bs 只编译源码rpm包 -ba 同时编译二进制和源码rpm包)
build完后,可以在/usr/src/redhat/RPMS/下找到二进制rpm包,rpm包按照其对应的cpu体系结构分类,通常在/usr/src/redhat/RPMS/i386目录下
/usr/src/redhat/SRPMS/下找到源码rpm包,此时由于是源代码,所以无须按体系结构分类。


一、关键字

spec脚本包括很多关键字,主要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Name: 软件包的名称,后面可使用%{name}的方式引用
Summary: 软件包的内容概要
Version: 软件的实际版本号,例如:1.0.1等,后面可使用%{version}引用
Release: 发布序列号,例如:1linuxing等,标明第几次打包,后面可使用%{release}引用
Group: 软件分组,建议使用标准分组
License: 软件授权方式,通常就是GPL
Source: 源代码包,可以带多个用Source1、Source2等源,后面也可以用%{source1}、%{source2}引用
BuildRoot: 这个是安装或编译时使用的“虚拟目录”,考虑到多用户的环境,一般定义为:
%{_tmppath}/%{name}-%{version}-%{release}-root
%{_tmppath}/%{name}-%{version}-%{release}-buildroot-%(%{__id_u} -n}
该参数非常重要,因为在生成rpm的过程中,执行make install时就会把软件安装到上述的路径中,在打包的时候,同样依赖“虚拟目录”为“根目录”进行操作。
后面可使用$RPM_BUILD_ROOT方式引用。
URL: 软件的主页
Vendor: 发行商或打包组织的信息,例如RedFlag Co,Ltd
Disstribution: 发行版标识
Patch: 补丁源码,可使用Patch1、Patch2等标识多个补丁,使用%patch0或%{patch0}引用
Prefix: %{_prefix} 这个主要是为了解决今后安装rpm包时,并不一定把软件安装到rpm中打包的目录的情况。这样,必须在这里定义该标识,并在编写%install脚本的时候引用,才能实现rpm安装时重新指定位置的功能
Prefix: %{_sysconfdir} 这个原因和上面的一样,但由于%{_prefix}指/usr,而对于其他的文件,例如/etc下的配置文件,则需要用%{_sysconfdir}标识
Build Arch: 指编译的目标处理器架构,noarch标识不指定,但通常都是以/usr/lib/rpm/marcros中的内容为默认值
Requires: 该rpm包所依赖的软件包名称,可以用>=或<=表示大于或小于某一特定版本,例如:
libpng-devel >= 1.0.20 zlib
※“>=”号两边需用空格隔开,而不同软件名称也用空格分开
还有例如PreReq、Requires(pre)、Requires(post)、Requires(preun)、Requires(postun)、BuildRequires等都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依赖指定
Provides: 指明本软件一些特定的功能,以便其他rpm识别
Packager: 打包者的信息
%description 软件的详细说明

二、spec脚本主体

spec脚本的主体中也包括了很多关键字和描述。

%prep 预处理脚本
%setup -n %{name}-%{version} 把源码包解压并放好

通常是从/usr/src/asianux/SOURCES里的包解压到/usr/src/asianux/BUILD/%{name}-%{version}中。
一般用%setup -c就可以了,但有两种情况:一就是同时编译多个源码包,二就是源码的tar包的名称与解压出来的目录不一致,此时,就需要使用-n参数指定一下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setup 不加任何选项,仅将软件包打开。
%setup -n newdir 将软件包解压在newdir目录。
%setup -c 解压缩之前先产生目录。
%setup -b num 将第num个source文件解压缩。
%setup -T 不使用default的解压缩操作。
%setup -T -b 0 将第0个源代码文件解压缩。
%setup -c -n newdir 指定目录名称newdir,并在此目录产生rpm套件。
%patch 最简单的补丁方式,自动指定patch level。
%patch 0 使用第0个补丁文件,相当于%patch ?p 0。
%patch -s 不显示打补丁时的信息。
%patch -T 将所有打补丁时产生的输出文件删除。
%patch 打补丁

通常补丁都会一起在源码tar.gz包中,或放到SOURCES目录下。一般参数为:
%patch -p1 使用前面定义的Patch补丁进行,-p1是忽略patch的第一层目录
%Patch2 -p1 -b xxx.patch 打上指定的补丁,-b是指生成备份文件

%configure 这个不是关键字,而是rpm定义的标准宏命令。意思是执行源代码的configure配置

在/usr/src/asianux/BUILD/%{name}-%{version}目录中进行,使用标准写法,会引用/usr/lib/rpm/marcros中定义的参数。 另一种不标准的写法是,可参考源码中的参数自定义,例如:
CFLAGS=“$RPM_OPT_FLAGS” CXXFLAGS=“$RPM_OPT_FLAGS” ./configure –prefix=%{_prefix}

%build 开始构建包

在/usr/src/asianux/BUILD/%{name}-%{version}目录中进行make的工作,常见写法:
make %{?_smp_mflags} OPTIMIZE=“%{optflags}”

都是一些优化参数,定义在/usr/lib/rpm/marcros中

%install 开始把软件安装到虚拟的根目录中

在/usr/src/asianux/BUILD/%{name}-%{version}目录中进行make install的操作。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这里的路径不对的话,则下面%file中寻找文件的时候就会失败。常见内容有:
%makeinstall 这不是关键字,而是rpm定义的标准宏命令。也可以使用非标准写法:
make DESTDIR=$RPM_BUILD_ROOT install

make prefix=$RPM_BUILD_ROOT install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install主要就是为了后面的%file服务的。所以,还可以使用常规的系统命令:
install -d $RPM_BUILD_ROOT/ cp -a * $RPM_BUILD_ROOT/

%clean 清理临时文件

通常内容为: [ “$RPM_BUILD_ROOT” != “/” ] && rm -rf “$RPM_BUILD_ROOT” rm -rf $RPM_BUILD_DIR/%{name}-%{version}

※注意区分$RPM_BUILD_ROOT和$RPM_BUILD_DIR:

$RPM_BUILD_ROOT是指开头定义的BuildRoot,而$RPM_BUILD_DIR通常就是指/usr/src/asianux/BUILD,其中,前面的才是%file需要的。
%pre rpm安装前执行的脚本
%post rpm安装后执行的脚本
%preun rpm卸载前执行的脚本
%postun rpm卸载后执行的脚本

%preun %postun 的区别是什么呢?

前者在升级的时候会执行,后者在升级rpm包的时候不会执行

%files 定义那些文件或目录会放入rpm中

这里会在虚拟根目录下进行,千万不要写绝对路径,而应用宏或变量表示相对路径。如果描述为目录,表示目录中除%exclude外的所有文件。
%defattr (-,root,root) 指定包装文件的属性,分别是(mode,owner,group),-表示默认值,对文本文件是0644,可执行文件是0755
%exclude 列出不想打包到rpm中的文件
※小心,如果%exclude指定的文件不存在,也会出错的。

%changelog 变更日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install部分使用的是绝对路径,而%file部分使用则是相对路径,虽然其描述的是同一个地方。千万不要写错。

三、其他

1. 扩展

虽然上面的范例很简陋,而且缺少%build部分,但实际上只要记住两点:
a)就是%build和%install的过程中,都必须把编译和安装的文件定义到“虚拟根目录”中。
b)就是%file中必须明白,用的是相对目录

2. 一些rpm相关信息

rpm软件包系统的标准分组:/usr/share/doc/rpm-4.3.3/GROUPS
各种宏定义: /usr/lib/rpm/macros
已经安装的rpm包数据库: /var/lib/rpm
如果要避免生成debuginfo包:这个是默认会生成的rpm包。则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echo ‘%debug_package %{nil}’ >> ~/.rpmmacros
如果rpm包已经做好,但在安装的时候想修改默认路径,则可以:
rpm -ivh –prefix=/opt/usr xxx.rpm
又或者同时修改多个路径:
rpm xxx.rpm –relocate=/usr=/opt/usr –relocate=/etc=/usr/etc

3. 制作补丁

详细看参考:[原]使用diff同patch工具

4. 关于rpm中的执行脚本

如果正在制作的rpm包是准备作为放到系统安装光盘中的话,则需要考虑rpm中定义的脚本是否有问题。由于系统在安装的时候只是依赖于一个小环境进行,而该环境与实际安装完的环境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大部分的脚本在该安装环境中都是无法生效,甚至会带来麻烦的。
所以,对于这样的,需要放到安装光盘中的套件,不加入执行脚本是较佳的方法。
另外,为提供操作中可参考的信息,rpm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机制:不同的操作会返回不同的信息,并放到默认变量$1中。
0代表卸载、1代表安装、2代表升级
可这样使用:

1
2
3
4
%postun
if [ "$1" = "0" ]; then
/sbin/ldconfig
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