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 Blog —— 通用基础


date [-d @int|str] [+%s|"+%F %T"]
netstat -ltunp

抓包命令tcpdump

例:tcpdump host 172.16.29.40 and port 4600 -X -s 500

tcpdump采用命令行方式,它的命令格式为:

1
2
3
  tcpdump [ -adeflnNOpqStvx ] [ -c 数量 ] [ -F 文件名 ]
      [ -i 网络接口 ] [ -r 文件名] [ -s snaplen ]
      [ -T 类型 ] [ -w 文件名 ] [表达式 ]

1. tcpdump的选项介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将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转变成名字;
	-d        将匹配信息包的代码以人们能够理解的汇编格式给出;
	-dd       将匹配信息包的代码以c语言程序段的格式给出;
	-ddd  将匹配信息包的代码以十进制的形式给出;
	-e        在输出行打印出数据链路层的头部信息;
	-f        将外部的Internet地址以数字的形式打印出来;
	-l        使标准输出变为缓冲行形式;
	-n        不把网络地址转换成名字;
	-t        在输出的每一行不打印时间戳;
	-v        输出一个稍微详细的信息,例如在ip包中可以包括ttl和服务类型的信息;
	-vv       输出详细的报文信息;
	-c        在收到指定的包的数目后,tcpdump就会停止;
	-F        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取表达式,忽略其它的表达式;
	-i        指定监听的网络接口;
	-r        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取包(这些包一般通过-w选项产生);
	-w        直接将包写入文件中,并不分析和打印出来;
	-T        将监听到的包直接解释为指定的类型的报文,常见的类型有rpc (远程过程调用)和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 tcpdump的表达式介绍

表达式是一个正则表达式,tcpdump利用它作为过滤报文的条件,如果一个报文满足表 达式的条件,则这个报文将会被捕获。如果没有给出任何条件,则网络上所有的信息包将会 被截获。

在表达式中一般如下几种类型的关键字,一种是关于类型的关键字,主要包括host, net,port, 例如 host 210.27.48.2,指明 210.27.48.2是一台主机,net 202.0.0.0 指明 202.0.0.0是一个网络地址,port 23 指明端口号是23。如果没有指定类型,缺省的类型是 host.

第二种是确定传输方向的关键字,主要包括src , dst ,dst or src, dst and src , 这些关键字指明了传输的方向。举例说明,src 210.27.48.2 ,指明ip包中源地址是210.27. 48.2 , dst net 202.0.0.0 指明目的网络地址是202.0.0.0 。如果没有指明方向关键字,则 缺省是src or dst关键字。

第三种是协议的关键字,主要包括fddi,ip ,arp,rarp,tcp,udp等类型。Fddi指明是在 FDDI(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网络)上的特定的网络协议,实际上它是"ether"的别名,fddi和e ther具有类似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以可以将fddi协议包当作ether的包进行处理和分析。 其他的几个关键字就是指明了监听的包的协议内容。如果没有指定任何协议,则tcpdump将会 监听所有协议的信息包。

除了这三种类型的关键字之外,其他重要的关键字如下:gateway, broadcast,less, greater,还有三种逻辑运算,取非运算是 ‘not ’ ‘! ’, 与运算是'and',‘&&’;或运算 是'o r' ,‘||';

这些关键字可以组合起来构成强大的组合条件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下面举几个例子来 说明。
(1)想要截获所有210.27.48.1 的主机收到的和发出的所有的数据包:
    #tcpdump host 210.27.48.1
(2) 想要截获主机210.27.48.1 和主机210.27.48.2 或210.27.48.3的通信:
    #tcpdump host 210.27.48.1 and ( 210.27.48.2 or 210.27.48.3 )
(3) 如果想要获取主机210.27.48.1除了和主机210.27.48.2之外所有主机通信的ip包:
    #tcpdump ip host 210.27.48.1 and ! 210.27.48.2
(4)如果想要获取主机210.27.48.1接收或发出的telnet包,使用如下命令:
    #tcpdump tcp port 23 host 210.27.48.1

3. tcpdump 的输出结果介绍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典型的tcpdump命令的输出信息

(1) 数据链路层头信息

使用命令#tcpdump –e host ice
ice 是一台装有linux的主机,她的MAC地址是0:90:27:58:AF:1A H219是一台装有SOLARIC的SUN工作站,它的MAC地址是8:0:20:79:5B:46;上一条
命令的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21:50:12.847509 eth0 < 8:0:20:79:5b:46 0:90:27:58:af:1a ip 60: h219.33357 > ice.
telne
t 0:0(0) ack 22535 win 8760 (DF)
分析:21:50:12是显示的时间, 847509是ID号,eth0 <表示从网络接口eth0 接受该
数据包,eth0 >表示从网络接口设备发送数据包, 8:0:20:79:5b:46是主机H219的MAC地址,它
表明是从源地址H219发来的数据包. 0:90:27:58:af:1a是主机ICE的MAC地址,表示该数据包的
目的地址是ICE . ip 是表明该数据包是IP数据包,60 是数据包的长度, h219.33357 > ice.
telnet 表明该数据包是从主机H219的33357端口发往主机ICE的TELNET(23)端口. ack 22535
表明对序列号是222535的包进行响应. win 8760表明发送窗口的大小是8760.

(2) ARP包的TCPDUMP输出信息

使用命令#tcpdump arp 得到的输出结果是:
22:32:42.802509 eth0 > arp who-has route tell ice (0:90:27:58:af:1a)
  22:32:42.802902 eth0 < arp reply route is-at 0:90:27:12:10:66 (0:90:27:58:af:1a)
分析: 22:32:42是时间戳, 802509是ID号, eth0 >表明从主机发出该数据包, arp表明是
ARP请求包, who-has route tell ice表明是主机ICE请求主机ROUTE的MAC地址。 0:90:27:58:af:1a是主机ICE的MAC地址。

(3) TCP包的输出信息

用TCPDUMP捕获的TCP包的一般输出信息是: src > dst: flags data-seqno ack window urgent options
src > dst:表明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 flags是TCP包中的标志信息,S 是SYN标志, F (FIN), P (PUSH) , R (RST) “.” (没有标记); data-seqno是数据包中的数据的顺序号, ack是下次期望的顺序号, window是接收缓存的窗口大小, urgent表明数据包中是否有紧急指针. Options是选项.

(4) UDP包的输出信息

用TCPDUMP捕获的UDP包的一般输出信息是:
route.port1 > ice.port2: udp lenth
UDP十分简单,上面的输出行表明从主机ROUTE的port1端口发出的一个UDP数据包到主机ICE的port2端口,类型是UDP, 包的长度是lenth

获取Linux内核未导出符号

从Linux内核的2.6某个版本开始,内核引入了导出符号的机制。只有在内核中使用EXPORT_SYMBOL或EXPORT_SYMBOL_GPL导出的符号才能在内核模块中直接使用。

然而,内核并没有导出所有的符号。例如,在3.8.0的内核中,do_page_fault就没有被导出。

而我的内核模块中需要使用do_page_fault,那么有那些方法呢?这些方法分别有什么优劣呢?

下面以do_page_fault为例,一一进行分析:
修改内核,添加EXPORT_SYMBOL(do_page_fault)或EXPORT_SYMBOL_GPL(do_page_fault)。
这种方法适用于可以修改内核的情形。在可以修改内核的情况下,这是最简单的方式。

使用kallsyms_lookup_name读取

kallsyms_lookup_name本身也是一个内核符号,如果这个符号被导出了,那么就可以在内核模块中调用kallsyms_lookup_name(“do_page_fault”)来获得do_page_fault的符号地址。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kallsyms_lookup_name本身不一定被导出。

读取/boot/System.map-,再使用内核模块参数传入内核模块

System.map-是编译内核时产生的,它里面记录了编译时内核符号的地址。如果能够保证当前使用的内核与 System.map-是一一对应的,那么从System.map-中读出的符号地址就是正确的。其中,kernel-version可以通过'uname -r'获得。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在模块运行的时候,System.map-文件不一定存在,即使存在也不能保证与当前内核是正确对应的。

读取/proc/kallsyms,再使用内核模块参数传入内核模块

/proc/kallsyms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它并不是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这个文件只有被读取的时候,才会由内核产生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内核动态生成的,所以 可以保证其中读到的地址是正确的,不会有System.map-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从内核 2.6.37开始,普通用户是没有办法从/proc/kallsyms中读到正确的值(需要内核指针的禁用/proc/sys/kernel/kptr_restrict设置为0)。在某些版本中,该文件为空,在较新的版本中,该文件中所有符号的地 址均为0。但是root用户是可以从/proc/kallsyms中读到正确的值的。好在加载模块也需要root权限,可以在加载模块时用脚本获取符号的 地址。命令:

1
#cat /proc/kallsyms | grep "\<do_page_fault\>" | awk '{print $1}'

内核符号表中,第一列为函数或变量的在内核中的地址,第二列为符号的类型,第三列为符号名,第四列为符号所属的模块。若第四列为空,则表示该符号属于内核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符号属性    含义
b    符号在未初始化数据区(BSS)
c    普通符号,是未初始化区域
d    符号在初始化数据区
g    符号针对小object,在初始化数据区
i    非直接引用其他符号的符号
n    调试符号
r    符号在只读数据区
s    符号针对小object,在未初始化数据区
t    符号在代码段
u    符号未定义

若符号在内核中是全局性的,则属性为大写字母,如T、U等。

C语言输出缓冲区函数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void)
{
	int i = 0;
	while(1) {
		printf("sleeping %d", i++); //(1)
		fflush(stdout);
		sleep(1);
	}
	return 0;
}

1

printf将"sleeping %d"输出到标准输出文件的缓冲区中(缓冲区在内存上),fflush(stdout)将缓冲区中的内容强制刷新到,并将其中的内容输出到显示器上(“\n"回车换行 == fflush(stdout)+换行)

1
2
fflush()
buffer(In memroy) -----------> hard disk/monitor

2

有三个流(stream)是自动打开的, 相应的FILE结构指针为stdin、stdout、stderr,与之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是:STDIN_FILENO、STDOUT_FILENO、STDERR_FILENO。

流缓冲的属性:

缓冲区类型有:全缓冲(大部分缓冲都是这类型)、行缓冲(例如stdio,stdout)、无缓冲(例如stderr)。
关于全缓冲,例如普通的文件操作,进行fputs、fprintf操作后,数据并没有立即写入磁盘文件中,当fflush或fclose文件时,数据才真正写入。
可以用以下函数设置流的缓冲类型:

1
2
3
4
void setvbuf()  
void setbuf()  
void setbuffer()  
void setlinebuf()

3

fflush() 是把 FILE *里的缓冲区(位于用户态进程空间)刷新到内核中
fsync() -是把内核中对应的缓冲(是在 vfs 层的缓冲)刷新到硬盘中

4

在Linux的标准函数库中,有一套称作“高级I/O”的函数,我们熟知的printf()、fopen()、fread()、fwrite()都在此 列,它们也被称作“缓冲I/O(buffered I/O)”,每次写文件的时候,也仅仅是写入内存中的缓冲区,等满足了一定的条件(达到一定数量,或遇到特定字符,如换行符\n和文件结束符EOF),再 将缓冲区中的内容一次性写入文件,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件读写的速度。


The three types of buffering available are unbuffered, block buffered, and line buffered. When an output stream is unbuffered, information appears on the destination file or terminal as soon as written; when it is block buffered many characters are saved up and written as a block; when it is line buffered characters are saved up until a newline is output or input is read from any stream attached to a terminal device (typically stdin). The function fflush(3) may be used to force the block out early. (See fclose(3).) Normally all files are block buffered. When the first I/O operation occurs on a file, malloc(3) is called, and a buffer is obtained. If a stream refers to a terminal (as stdout normally does) it is line buffered. The standard error stream stderr is always unbuffered by default.

一般来说,block buffered的效率高些,将多次的操作合并成一次操作。先在标准库里缓存一部分,直到该缓冲区满了,或者程序显示的调用fflush时,将进行更新操作。而setbuf 则可以设置该缓冲区的大小。

setbuf()
1
2
#include <stdio.h>
void setbuf(FILE *stream, char *buf);

这个函数应该必须在如何输出被写到该文件之前调用。一般放在main里靠前面的语句!但是setbuf有个经典的错误,man手册上也提到了,c陷阱和缺陷上也提到了 You must make sure that both buf and the space it points to still exist by the time stream is closed, which also happens at program termination. For example, the following is illegal:

1
2
3
4
5
6
7
8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char buf[BUFSIZ];
	setbuf(stdin, buf);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这个程序是错误的。buf缓冲区最后一次清空应该在main函数结束之后,程序交回控制给操作系统之前C运行库所必须进行的清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此时 buf字符数组已经释放。修改的方法是将buf设置为static,或者全局变量; 或者调用malloc来动态申请内存。

1
2
char * malloc();
setbuf(stdout,malloc(BUFSIZE));

这里不需要判断malloc的返回值,如果malloc调用失败,将返回一个null指针,setbuf的第二个参数可以是null,此时不进行缓冲!

fflush()

fflush函数则刷新缓冲区,将缓冲区上的内容更新到文件里。

1
2
#include <stdio.h>
int fflush(FILE *stream);

The function fflush forces a write of all user-space buffered data for the given output or update stream via the stream underlying write function. The open status of the stream is unaffected. If the stream argument is NULL, fflush flushes all open output streams.

但是fflush仅仅刷新C库里的缓冲。其他的一些数据的刷新需要调用fsync或者sync!

Note that fflush() only flushes the user space buffers provided by the C library. To ensure that the data is physically stored on disk the kernel buffers must be flushed too, e.g. with sync(2) or fsync(2).

fsync()和sync()

fsync和sync最终将缓冲的数据更新到文件里。

1
2
#include <unistd.h>
int fsync(int fd);

fsync copies all in-core parts of a file to disk, and waits until the device reports that all parts are on stable storage. It also updates metadata stat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ensure that the entry in the directory containing the file has also reached disk. For that an explicit fsync on the file descriptor of the directory is also needed.

同步命令sync就直接调用了sync函数来更新磁盘上的缓冲!

通过绝对内存地址进行参数赋值与函数调用

同一个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函数的访问,变量的赋值除了直接对变量赋值以外,还可以通过绝对内存地址进行参数赋值与函数调用。

1、通过地址修改变量的值

1
2
3
4
5
6
int x;
int *p;
printf("%x\n",&x);
p=(int *)0x0012ff60;
*p = 3;
printf("%d\n",x);

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12ff603

程序首先输出变量x所在地址为十六进制的0x12ff60(本来应该为8位的十六进制数,高位为0则省略掉),然后定义一个指针变量,让它指向该地址,通过指针变量的值来修改变量x的值。

示例代码:

1
2
3
int *ptr=(int*)0xa4000000;
*ptr=0xaabb;
printf("%d\n",*ptr);

以上程序会崩溃,因为这样做会给一个指针分配一个随意的地址,很危险,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2、通过地址调用函数的执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void(*FuncPtr)() ;
 
void  p()
{ 
	printf("MOP\n");
}   
 
int main()
{
	void (*ptr)();
	p();
	printf("%x\n",p);
	ptr = (void (*)())0x4110f0;
	ptr();//函数指针执行
	((void (*)())0x4110f0)();
	((FuncPtr)0x4110f0)();
	return 0;
}

程序执行结果如下:
MOP4110f0MOP
MOP
MOP

首先定义一个ptr的函数指针,第一次通过函数名调用函数,输出Mop,打印函数的入口地址,函数的入口地址为4110f0。然后给函数指针ptr赋地址值为p的入口地址,调用ptr,输出Mop。接着的过程是不通过函数指针直接执行,仍然使用p的入口地址调用,输出为MOP。最后是通过typedef调用的直接执行。

函数名称、代码都是放在代码段的,因为是放在代码段,每次会跳到相同的地方,但参数会压栈,所以函数只根据函数名来获取入口地址,与参数和返回值无关。无论参数和返回值如何不同,函数入口地址都是一个地方。

对以下程序进行分析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include <stdio.h> int   p(int a,int b) 
{ 
	return 3;
}   
 
int main()
{
	printf("%x\n",p);
	int a = p(2,3);
	printf("%d\n",p);
	int b = p(4,5);
	printf("%x\n",p);
	return 0;
}

程序输出结果如下:
4111594264281411159
十六进制的411159转换成十进制的值为4264281。程序中打印的p的入口地址,无论p是否调用函数,入口地址都没有改变。 分析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nclude <stdio.h> int  p(int a,int b) 
{ 
	return ((a>b)?a:b);
}  
int main()
{
	int (*ptr)(int ,int);
	ptr = (int (*)(int,int))0x411159;
	int c = ptr(5,6);
	printf("%d\n",c);
	return 0;
}

程序输出为:
6 通过函数指针调用有返回值和参数的函数,不适用函数名,而是用函数入口地址调用。
函数存放在内存的代码区域内,也有地址,一个函数在编译时被分配一个入口地址,将这个入口地址称为函数的指针,函数的地址就是函数的名字。 函数指针不能指向不同类型或是带不同形参的函数。

ubuntu(>=12.04) N卡双显卡 切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ee445401013sss.html
http://www.cnblogs.com/congbo/archive/2012/09/12/2682105.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e69d3019650e52ea551898e0.html

NVIDIA的Optimus技术可让笔记本根据性能需要在英特尔集成显卡和NVIDIA独显之间自动切换,节省电力。 但这项技术不支持Linux。现在,NVIDIA工程师透露他们正致力于实现Linux支持。 NVIDIA的Aaron Plattner在邮件列表上说,他已经在新的Linux版驱动上概念验证了Optimus,未来Linux笔记本用户有望获得Optimus支持。

当你美滋滋的装好了ubuntu之后,习惯性的用自带的驱动检测工具给装上显卡驱动,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肯跌的事情来了,当你重启你会发现,黑 屏!!!!!!!!!!!木有错,你进不去X桌面了,这就是双显卡的悲剧,咋办捏?就这样放弃么,肿么可能,用linux就必修经得起折腾,于是上网狂找 资料,发现一个第三方的玩意貌似可以解决,叫Bumblebee(大黄蜂) ,Nvidia的双显卡切换叫Optimus(擎天柱),还有一个双显卡切换的软件ironhide(铁皮)。大黄蜂是唯一完美解决的

第一步:安装我们的主角Bumblebee(大黄蜂)

1
2
3
4
5
6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bumblebee/stable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bumblebee bumblebee-nvidia
// 12.04.2 安装时出现需要:nvidia-current  但依赖:XXX 的情况不要安装nvidia-current,
// 而是添加源: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ubuntu-x-swat/x-updates,然后再执行 sudo apt-get install bumblebee bumblebee-nvidia
sudo reboot

ps: Bumblebee3 已经非常完善,把所有的东西都配置好了

第二步:查看显卡工作状态

1
2
3
4
lspci |grep VGA
结果如下:
00:02.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2nd Generation Core Processor Family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rev 09)
01:00.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 NVIDIA Corporation GF108 [GeForce GT 540M] (rev ff)

独显的状态为rev ff 即为关闭状态,OK 大功告成!


下面非必需,也许要装拓展才能运行下面的命令

打开N卡设置
optirun nvidia-settings -c :8

下边两个命令可以对比开独显跟不开独显的性能差距
glxgears // 直接运行

optirun glxgears //使用独显运行
Ps:optirun XXX 就是调用独显的关键了,这个就是指明用独立显卡打开指定的xxx程序

  • 可以自己先装高版本nvidia,再装bumblebee,这样似乎性能更好?

  1. bumblebee并不是单纯为了省电,是为了能初步使用双显卡所特有的optimus功能(说白了就是平时显示任务重的时候用独显渲染,普通显示用集显渲染),而鉴于nvidia官方驱动目前无法支持linux下双显卡模式,只能用bumblebee替代。(最新版本nvidia官方驱动初步支持双显卡模式,但是支持的很差,而且需要xrandr1.4+版本,强烈不建议使用)

  2. Nvidia的双显卡电脑是无法禁用集显而单独工作的,因为就算使用独显渲染,也必须依靠集显来显示输出。(可以简单理解为独显是通过集显间接连接在主板上)。

  3. 默认安装的系统是不带nvidia独显驱动的,所以默认驱动并正常工作的是集成intel显卡,而不是独显。在这种情况下,独显通电,发热,但是完全不起作用。但是你再装上nvidia的独显,由于目前linux下官方驱动并不支持双显卡的工作模式,所以结果一定是黑屏。。。

  4. 基于以上三点,bumblebee腾空出世。它本身并不是驱动,你可以看做是一个显卡驱动管理程序。安装好bumblebee之后,再安装bumblebee-nvidia来安装上官方驱动(你也可以自己下载安装nvidia官方驱动,或者nouveau开源驱动,但是不推荐,新手很容易出问题),这时候,你电脑上就有了intel的集显驱动和nvidia独显的官方驱动。bumblebee依赖与bbswitch(不用管他,会自动装上),会在系统运行时候,默认关闭掉独显,只使用集显(减少耗电和发热)。它并不会像windows下nvidia官方驱动那样提供智能的optimus功能,根据系统运行程序显示负担来判断是否需要独显工作。所以,如果你明确某个程序需要nvidia独显来渲染图形的时候,需要在terminal中手动输入optirun xxx来启动该程序。比如,你想用独显来显示网页,或者flash,可以用optirun firefox 命令来启动firefox, 而普通的firefox命令只会使用集显显示。

  5. 如果你想用独显玩dota2, 那么你需要用optirun steam来启动steam客户端,然后再启动游戏,这样游戏就是通过独显来渲染的。你也可以用普通的steam命令来启动steam,然后在dota2游戏的属性中,加入启动方式optirun %command。 这样只有在启动游戏之后独显才会工作。

  6. 如果安装完成bumblebee或者nvidia驱动之后,系统启动出现黑屏,解决方法很简单,ctl+alt+ 1或2或。。。。6,都可以,进入模拟终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删除掉/etc/X11/xorg.conf文件,再重启一定能启动图形界面。


今天下完了13.04,惯例安装显卡驱动,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