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and-conquer algorithm, in the style suggested by Knuth volume 3 (2nd edition),
1 2 3 4 5 6 7 8 |
|
divide-and-conquer algorithm, in the style suggested by Knuth volume 3 (2nd edition),
1 2 3 4 5 6 7 8 |
|
贴自http://www.chinaunix.net/old_jh/4/1025448.html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dd 的主要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
备份:
dd if=/dev/hdx of=/dev/hdy
将本地的/dev/hdx整盘备份到/dev/hdy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将/dev/hdx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dd if=/dev/hdx | gzip >/path/to/image.gz
备份/dev/hdx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恢复:
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gzip -dc /path/to/image.gz | dd of=/dev/hdx
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dd if=/dev/hda bs=16065b | netcat < targethost-IP > 1234
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dev/hda
netcat -l -p 1234 | dd of=/dev/hdc bs=16065b
在目的主机上执行此命令来接收数据并写入/dev/hdc
netcat -l -p 1234 | bzip2 > partition.img
netcat -l -p 1234 | gzip > partition.img
以上两条指令是目的主机指令的变化分别采用bzip2 gzip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当前目录。
备份: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count=1 bs=512
备份磁盘开始的512Byte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恢复:
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
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将软驱数据备份到当前目录的disk.img文件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将内存里的数据拷贝到root目录下的mem.bin文件
dd if=/dev/cdrom of=/root/cd.iso
拷贝光盘数据到root文件夹下,并保存为cd.iso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文件(此处为256M)
mkswap /swapfile
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swapon /swapfile
启用这个swap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在每次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swap文件, 需要在 /etc/fstab 文件中增加一行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以后,/dev/h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无法执行。
1 2 3 4 |
|
通过比较dd指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block size大小
1 2 |
|
通过上两个命令输出的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dd if=/dev/sda of=/dev/sda
当硬盘较长时间(比如1,2年)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 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硬盘报废。上边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据起死回生。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Linux内核中,用两个非常巧妙地宏实现了,一个是offsetof宏,另一个是container_of宏,下面讲解一下这两个宏。
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 输出结果为 8
该宏,TYPE为结构体类型,MEMBER 为结构体内的变量名。
(TYPE )0) 是欺骗编译器说有一个指向结构TYPE 的指针,其地址值0
(TYPE )0)->MEMBER 是要取得结构体TYPE中成员变量MEMBER的地址. 因为基址为0,所以,这时MEMBER的地址当然就是MEMBER在TYPE中的偏移了。
1
|
|
从结构体(type)某成员变量(member)指针(ptr)来求出该结构体(type)的首指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1) typeof( ( (type )0)->member )为取出member成员的变量类型。
(2) 定义__mptr指针ptr为指向该成员变量的指针(即指向ptr所指向的变量处)
(3)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用该成员变量的实际地址减去该变量在结构体中的偏移,来求出结构体起始地址。
(4) ({ })这个扩展返回程序块中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